滔河文化散记之六十一滔河乡移民历史简编之六最后一课



  

我是丹江口库区的一名普通教师,名叫周域,过去上过很多课,但唯有一堂课,使我终身难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滔河文化散记之六十一

滔河乡移民历史简编之六

最后一课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li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是丹江口库区的一名普通教师,名叫周域,过去上过很多课,但唯有一堂课,使我终身难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我在滔河乡双庙小学当校长。6月16日下午,我为库区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因为6月17日(农历5月初六)他们就要离别故土,离别双庙小学,离别他们的同学和老师,移民到他乡去。
双庙小学是一所五年制非完全小学,它的前身是双庙初中。主要接收周边的双庙、凌岗、姬营、黄楝树、张庄几个村的全部或部分学龄儿童。2010年,双庙小学有147个学生,其中凌岗村47个孩子,按照县搬迁指挥部安排,6月17日,这47个孩子将和他们的父母迁到唐河县毕店镇凌岗移民新村。
他们第二天就要走了,我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我想,南水北调历经五十年,是跨世纪水利工程,是国家行动,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国家,为了一渠清水送北京,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要他们记住移民的奉献精神,让他们记住丹江,记住滔河,记住故乡。对,我就给孩子们讲这些。
这天,我站在讲台上,充满深情的说:“同学们,今天把咱们凌岗村的47名学生集合在一起,上你们在双庙小学的最后一堂课,因为明天你们就离开你们熟悉的家乡,熟悉的学校,熟悉的老师,随着你们的父母搬迁到新的家园……”。面对着一张张稚嫩可爱又熟悉的小脸,我的语言哽噎,我的心里酸酸的有些难受。

我转过身去,悄悄掩饰住内心的痛楚伤感,擦去眼眶的泪水。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我都把它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它们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都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为了南水北调它们将要远行,我真舍不得。
我在黑板上认真用黑体字写下了“永远的牵念”5个大字。一字一句缓缓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要记住生你养你的这片土地,要记住哺育你们长大的父母老师,到了新的家园,要听新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老师盼望你们学成归来,建设家乡……”说到这里,我的眼眶有一次湿润了,有些说不下去的神情。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屏声静气,被我的话语所感染,一个个专注的听着。
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记述的德国侵占法国后,德国法西斯强令用德文上课,不准用法语上课,学校老师用法语上了最后一课。如今,因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我却也要给孩子们上这特殊的最后一课。
“老师,我们一定听你的话,绝不辜负你今天为我们上的这堂课!”听着孩子们稚嫩的回答,我一下子情绪失控,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再见了我的移民孩子们,再见了一同在双庙小学生活学习的移民学生们。明天你们就要离开母校,奔向新家园,体验新环境。我祝愿你们在新家园生活幸福愉快,在新学校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说完,我与孩子们一一拥抱,并留影纪念这一特殊时刻。
本文摘编自单长瑞编撰的《滔河史志》等资料,口述人周域,现任滔河乡中心校校长,在此一并致谢!
郑重声明:本人li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