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产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泰国:缅甸外劳薪水过低诉诸法律索偿


新朋友请点上方蓝字“缅甸采购”快速关注

推荐观看:航拍缅甸 | 睦邻 缅甸 | 仰光新城 | COVID-19预防

近日,工信部表示,统筹推进纺织行业国内外协调布局和发展。

这一表态的背景是,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部分产能不断向东南亚转移。据统计,2019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7.5%。与之相对应的是,2019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718.362亿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实存在纺织服装产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纺纱和成衣制作这一块。其中,成衣制作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赖于东南亚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纺纱多数为国内产能转移。2019年,中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占越南纺纱总产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国纺织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在享受成本红利的同时,也将面对产业链不完善的挑战。

“缅甸工人的工资特别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内进口,增加了额外的物流成本。”联成(缅甸)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工信部同时提出,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也成为一些企业的新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个中西部纺织产业园建成,显示出中国纺织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以四川为例,今年以来,包括泸州、自贡等地都有相关产业园开建,当地纺织产能大幅提升。

东南亚的产业链之困

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近年来持续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长。大型纺织企业健盛集团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东南亚近年来受益于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出口增长较快。比如越南,2019年纺织品出口额为326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了7.5%,较2017年增长了24.42%。

在这背后,是很多国内企业在东南亚设厂,比如雷明所在的企业。他从事服装业已有13年,2013年决定将部分产能转移缅甸。

“我搬厂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缅甸工人的工资低,更重要的是,那时欧盟给予缅甸最优惠国政策,对缅甸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实行零关税。”雷明说。

与雷明的公司一样,东南亚低工资和零关税的诱惑,促使不少中国纺织企业转移。

捷德皮具制品有限公司老板罗良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1993年起从事纺织服装业,主要生产手袋、箱包和皮带等产品,美国是其主要海外市场,2018年他开始在柬埔寨建厂,转移最主要还是为了避关税。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选择东南亚设厂,比如位于浙江的健盛集团,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公司于2013年开始生产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规划建设了三大生产基地。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表示,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低成本(人工、水电)和政策扶持(低税),确实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此外,越南已经加入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其纺织服装商品关税门槛进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业可以同时设立一些上游产业链的企业与项目不同,中小型纺织企业在东南亚设厂之后,却受困于产业链不完备。

雷明表示,东南亚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只能做代工产品,他们公司需要在中国采购原材料,运到缅甸再加工为成衣出口。

另外,罗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产效率低,熟练工人只有国内的60%,连管理人员也要从国内带过来,他还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培训柬埔寨工人。

“产品交到客户的成本比国内低,比如在中国生产成本是10美元,因为有关税,到了客户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产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从生产方面来看,由于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产生了物流费,在柬埔寨的综合生产成本比国内还高。”罗良碴说。

产业链之困,导致并不是所有中国纺织企业都适合转移东南亚。

一家位于广东的纺织外贸公司开发部员工许恒(化名),其所在的企业已经从事纺织业12年,主要做针织产品,2年前为了扩大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后决定仍然将产能留在国内。

许恒认为,大企业的供应链等各方面比较齐全,从制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们这种小企业很难迁过去,而且还缺乏资金。

语言不通等也是中国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罗良碴坦言,刚到柬埔寨开厂时语言不通,凡事都得请翻译,由此产生了不少人力和时间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册公司很慢,至少要4-6个月,而在中国只需10天。

支持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目前来看,订单流向东南亚国家也是倒逼中国纺织企业转移东南亚的重要原因。

雷明表示,他们出口的客户比较支持在缅甸办厂,有些客户下订单时就声明必须是在东南亚生产。

不过,更多的订单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利润,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扎堆东南亚,企业间的竞争也在逐步升级。

雷明表示,他从2013年在缅甸开厂到现在,不断有中国服装厂转移到缅甸。据他所知,缅甸的大部分中资工厂利润并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较好的工厂可能会赚到一点钱。从加工厂的角度来看,一年投资几千万元,能赚几百万元已经算不错。“有的工厂哪怕是接到亏本的订单,为了养活这边的工人,也会选择去接。”

既然如此,中国纺织企业要如何选择在国内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321号建议的答复中称,统筹推进纺织行业国内外协调布局和发展。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引导规范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国际合作与国内产业升级良性互动,稳定优化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

那么,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否是企业的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确实有在东南亚开厂的纺织服装企业正在考虑这个问题。

雷明正考虑回内地办工厂,因为无论是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工厂,还是中国的工厂,都有经营得好和经营不好的。“国内像广西、新疆和山东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资。”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表示,我国纺织服装业上的竞争优势还主要体现在整体产业链配套更为完善,以及我国具有高素质的纺织技术工人。尤其是随着今年中国储备棉政策性调控,棉花内外价差持续低位运行,国产棉性价比提高,中国棉纱成本优势再度体现。但对于整个全球纺织原料而言,棉花纤维仅占25%左右,大部分均由涤纶短纤、粘胶纤维等化纤贡献。在这一点上,中国具有绝对的化纤产能优势,纺织产业链配套更为完善。

“目前困难之一在于,生产要素成本逐渐提高,困难之二则在于外贸市场受到的贸易壁垒冲击正在逐渐加大。”上述研究员指出,纺织服装产业的确存在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现象,但这还是难以解决贸易壁垒问题,东南亚的优势确实存在。

因纺织服装体量、产业链配套的巨大优势,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贸易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虽然纺纱产能逐渐往越南转移,但越南棉纱主要出口地依然在于中国市场,而进口合成纱主要来自中国,这一点看来,越南的纺织业更像是中国产业的补充。

罗良碴则认为,目前国内服装产业链上还有突破空间,当前服装业两极分化,一种像H&M、UNIQLO这样的服装企业,物美价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优势。另一种是量小且讲究时尚,季节性强,中国的供应链相当成熟,才能生产。

泰国:缅甸外劳薪水过低诉诸法律索偿


(早报讯)位于泰国和缅甸边界的湄索是通往泰国西部的一个贸易重镇,当地设有约430家工厂,约4万4500名工人在当地工作,其中大部分工人来自缅甸。

路透社去年9月向当地数十名缅甸工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湄索(Mae Sot)打工,每天只获得310泰铢(约13.50新元),低于法律规定。

当地政府接获通报后突击搜查了两家制衣厂,下令工厂老板向工人作出赔偿。其中一家工厂的老板被令向600多名工人支付总额1800万泰铢的赔偿金。湄索劳工部确认,该工厂老板艾格(Cortina Eiger)已向工人支付赔偿金。


但另一家工厂的老板嘎拉娅尼(Kanlayanee Ruengrit)在警方突击搜查后就结束了业务,失去工作的26名工人至今仍未收到总额348万泰铢的赔偿金。

现在这群失业的外劳决定提起诉讼,寻求获得赔偿。

当地和国际人权团体从缅甸工人口中得知,嘎拉娅尼的工厂为多家国际品牌包括环球影城和英国超市集团特易购(Tesco)生产产品。

迪士尼、星巴克和特易购均表示,他们正与当地官方代表及民间团体合作,协助嘎拉娅尼工厂的缅甸工人寻找解决办法。

MAP Foundation是一个旨为帮助缅甸移民社群在泰国生活和工作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的劳工权利协调员苏查特说,投资于湄索的企业剥削移民劳动力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泰国劳工保护与福利部的监督员贾汝猜拒绝对此案发表评论,但否认官方对该地区违反劳工条例的行为视而不见。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推送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仅供娱乐、欣赏!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子里!

可能您朋友就需要!谢谢!

喜欢我们公众号请点赞在看或使用评论留言功能↓↓↓

求点分享
求点点赞
求点在看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