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鼓励移民满洲的真正用意:把碍眼的人处理掉


与殖民台湾、韩国一样,殖民满洲最早是从中日战争与日俄战争期间,日军进入满洲开始。1895年,日本企图取得辽东半岛的权利,以作为进入满洲的据点,但遭遇失败;直到1905年击败沙俄之后,日本得如愿以偿。1906年设立的南满洲铁道会社是日本在满洲建立铁道帝国的开端。

日本军人持续扩散到整个地区:从1918年到1922年,超过7万2,000名日本军人参与了西伯利亚干涉(Siberian Intervention)。

这是美国发起的一场远征,目的是解救滞留在西伯利亚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并藉此测试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政权的稳定性。在这场远征中,部分日本军事人员在西伯利亚与北满一直待到1922年,有些人更在原本由俄国拥有之后由苏联继承的部分萨哈林地区(北纬50度线以北)待到1925年。这些军事行动与日后的殖民主义有关,日本一方面建立其势力及于当地的事实,另一方面也透过个别的日本人来熟悉当地。

1918年,16岁的堀口辰三郎以对布尔什维克作战的日军身份首次来到西伯利亚。后来在1937年,41岁的堀口以社群领袖的身份,藉由自己在满洲与西伯利亚的经验劝诱同村农民随他一起到满洲垦荒。

移往满洲的日本,成为「遣返者」的典型印象

虽然民众把握这个机会到满洲旅行──小说家夏目漱石于1909年动身,诗人与谢野晶子于1931年启程──但日本政府与关东军(日本的满洲驻军)发现要说服民众永久定居相当困难,特别是定居在大连、奉天(今渖阳)、新京(今长春)与哈尔滨这些大城市以外的区域。即使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与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日本政府仍面对着日本民众对殖民满洲的诸多抗拒。直到1937年,政府软硬兼施,促使民众参与殖民计划,此后才出现大量农民移居满洲,永久定居当地。

为了缓和日本贫困人口过多的压力,以及巩固满洲国与苏联之间的边界,日本政府提出两项计划,一项针对十几岁的青少年,另一项针对农民家庭,鼓励他们移民满洲与蒙古。热心推动农业垦殖的人士最终未能达到他们希望的500万人目标:到满洲进行农业开垦的农民家庭有24万人,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有六万人。

对这些农业开拓者来说,留在家乡缺乏前景,前往开拓地则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土地,因此激励他们移民满洲。免服兵役的承诺也让年轻人趋之若鹜。虽然战争结束时农业移民只占海外日本人总数的一小部分(约10%),但因为他们的创伤战后史,从满洲返回日本的移民形象于是成为战后日本人对遣返者的典型印象。


老家无前途,逃避贫穷选择赴满洲

虽然每个满洲移民团体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其中一个团体,也就是长野县尖山更科乡的农业移民,他们的历史更加清楚地显示战败前后,移民前往满洲的动机与在当地面临的问题。

1940年,长野县更科村派了120户约500人前往满洲建立「分村」。有些人是为了逃避家乡的贫穷;有些人则是出于公民的责任感。更科村村民定居在一处据说毫无人烟的地方,附近有一座山叫尖山,离宝清镇有28公里,此地刚好位于满洲往苏联突出的一块三角地带。

离他们最近的邻居,也有20到30公里之远,包括其他两个来自长野县的日本开拓团与一支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村民们在帐篷里度过在满洲的第一个寒冷冬季,他们在广大的田野中耕作,首次在当地收成,然后在新盖的神道教庙宇前欢庆丰收。

1941年,30岁的冢田浅江加入了开拓团,成为「在满国民学校」的老师,这裡的课程内容与日本本土相同。1930年代,冢田在日本乡村找不到任何发展的机会,她怀抱旅行世界的梦想,前往满洲担任某个农村的小学老师,参与这项政府赞助的计划是她唯一的机会,使她能离开选择有限的日本。

满洲暧昧:被描绘成充满机会又危险的国度

相较于台湾与韩国,满洲在本土日本人心中有着深刻的暧昧感受。

满洲被描绘成充满机会的国度,是等待人们前去驯服的开放边疆,但它也被视为是威胁四伏的地方,与本土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满洲也让人感觉充满欺骗:如果那裡真的这么好,为什么需要贿赂公司,为什么民众需要说服才愿意移民?

在文学上有个例子,1940年代,谷崎润一郎的小说《细雪》捕捉了这种对满洲的暧昧情愫。其中有一段情节,香港四姊妹年纪最小个性也最奔放的苗子想和男朋友「阿启」分手。阿启的家人担心年轻放荡的阿启惹出事来,于是商议要将他送到满洲去当满洲国皇室的随从。妙子急着想摆脱阿启,因此赞成这个主意。

然而当她的姊姊问她是否计划一起前去满洲时,原本热切的妙子突然泄了气。之后,妙子的姊姊雪子指责妙子想打发阿启去满洲,因为妙子曾说那是「让没用的年轻男子待着的好地方。」阿启的兄长则说满洲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适合「家里有点资产的人去,简单地说,就算脑袋不太灵光也可以去试试。」但雪子对于妙子以这种卑劣的方式对待阿启感到愤慨,她说出了这个例子里满洲的真正用处:把碍眼的人处理掉。

人口普查破四千万「满洲人」,不过大部分是中国人

在日本统治时期,满洲的人口变迁十分剧烈。举例来说,满洲人口统计显然无法像台湾那样可靠,但还是透露了一些讯息。1940年,满洲进行首次「全国」人口普查,总计有4,320万3,000人:其中「满洲人」4,085万8,000人,日本人82万人,韩国人145万人,无国籍人士6万9,000人,以及第三国人民4,000人。

「无国籍人士」是「白俄」,他们因反对苏联政权而来到满洲,其中有半数住在哈尔滨及其邻近地区。但「白俄」是个总括的分类,它涵盖将近四万五千名俄罗斯人,此外还有乌克兰人、犹太人、乔治亚人、亚美尼亚人与鞑靼人。

到了战争结束时,满洲国有将近4,500万居民。玉野井麻利子提到,普查人员努力想对满洲各民族进行分类,但即便是官方的政策制定者也对「满洲人」的定义莫衷一是。

早期普查以「满洲人」来称呼包括少数族群满族在内的所有中国人,不过这个分类日后改成了「汉满系」。1947年由殖民地官员撰写的大藏省报告是日本在殖民地活动与资产的历史纪录,这份报告对殖民地人民做了种族分类:满洲人(满系;包括汉族);日本人(日系);与韩国人(鲜系)。这些分类反映殖民地政府刻意凸显满洲的「满洲人」性质,但事实上在这项分类里,汉族人口远远超过了稀少的满族人口。

日本持续蚕食领土扩充帝国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于1914年对德宣战,控制德国在中国山东与西太平洋的殖民地。战后,日本保留在山东的一些经济利权而且接收国际联盟在太平洋岛屿的南洋托管地。1941年,伴随着攻击珍珠港,日军也对东南亚发动袭击,为战时帝国增加更多领土。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