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瓦屑坝移民传说的解读

 请点上面蓝字"世界韦氏宗亲总会"关注 


新闻 | 源流 | 祖训 | 族谱 | 寻根


瓦屑坝作为“中国古代移民集散地”,与福建宁化石壁、山西大槐树等并列为“中华八大移民圣地”之一。瓦屑坝是一个时代的遗迹,活着的历史,是鄱阳湖取得一个“文化富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中,瓦屑坝成为了移民族群对于故乡陆地最后的记忆和心灵的家园。









1、闻名于世的瓦屑坝
瓦屑坝是江西鄱阳县的湖边小村,但在今天安徽安庆、江苏南京等地却如雷贯耳,因为这里很多人的祖籍就是瓦屑坝。武汉有一条传统街道鄱阳街,蕲州城东有地名“瓦屑坝”,这些都说明这里是鄱阳人当年居住的地方。对许多丧失家谱和祖先记忆的移民后代来说,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这里是他们多年来逡巡寻觅的起点。
《宿松县志》记载,全县256个姓氏,除去迁入时间和原籍不详外的213个姓氏中有182个由元末明初迁来,其中143个来自瓦屑坝,占总数一半以上,桐城县63种族谱统计中,其中十多个家族是元末明初来自江西鄱阳县瓦屑坝。


元末以来,安庆一带因为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明初时,人与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恢复生产,明太祖朱元璋决定移民。虽然瓦屑坝是一个移民的集散地,对绝大多数移民而言,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但是当他们历尽艰辛在他乡定居后,留给后代的记忆知识他们迁徙的出发地——瓦屑坝。有些移民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给子孙留下任何故乡的讯息,他们的后裔与周围的移民后裔一样,以瓦屑坝为故乡。鄱阳瓦屑坝承载了移民厚重的记忆,瓦屑坝的闻名,在于它是安庆和其他地区饶州移民后裔一致认同的根。


2、沧桑演变的瓦屑坝
位于鄱阳县城西部20里左右的莲湖乡的瓦屑坝村,由9个自然村庄组成。瓦屑坝居住者的姓氏,早期主要是胡、朱、何、黄、程、邵等,他们大多数是明清两代迁来此地的。目前共有19个姓氏。而瓦屑坝只是村庄附近一条来自双港河起,到莲湖止的二十华里长的古老湖堤。


瓦屑坝历史悠久,在明初移民后裔纂修的家谱中,大多有“饶州瓦屑坝”“鄱阳瓦屑坝”“瓦西坝”“瓦砾坝”以及“鄱阳桃花渡瓦屑坝”之称。千百年来,清凌凌的江水流淌得一派妩媚。这个清幽之地,曾是豪门望族聚居的地方。这里还是出名的制陶工场。传说姑苏陶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的水质和泥土,在此开场制陶,是无数的陶瓦进入了天南地北、千家万户乃至皇家宫殿。
清乾隆史珥在《续瓦屑坝考》中记载:“鄱阳以瓦屑坝得名者,莫著于瓦屑坽。若瓦屑坝、瓦屑墩,则传者盖寡焉。”可见在乾隆时期,瓦屑坝就已经改名了。
今天的瓦屑坝,到处是洁净的湖沙,因为瓦屑坝经常被淹没。昔日繁华的水运码头,渐渐没落了。这里的商家、工场被迫迁出,又经过无数岁月的洗礼,这里真正成为一条堆积无数陶瓷片的瓦屑坝。
数不清的瓦屑陶片堆起了一条长坝片片瓦砾散落在衰草之间,芦苇遍布。这些古陶片中,有宋代的青白瓷、元代枢府瓷、明代青花瓷、由此可知,瓦屑坝至少自宋代开始就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大港口了,一直延续到明代后期。
瓦屑坝,这个古老码头,这个曾经回响过江西移民沉重脚步声的地方,因为游子的共同怀念,众多的寻根者来这里欲揭开谜底。



支持韦家,多少随心!

感谢您的赞赏!

(您的捐助将全部用于韦家平台建设)


请告诉我们您的宗族家事:

请将您的寻根线索、韦氏源流、家谱及故事、宗族活动等形成文字,连同图片一起将资料发到本公众号对话框,将有机会通过本微信号推送给全球的宗亲。29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世界韦氏宗亲会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