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文:闲话移民(二)



我的家乡林西县就是一个移民县。林西这个移民县,是一个官民互动的产物。

 

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清王朝要关门大吉的时候。热河的最高长官廷杰报请朝廷申请了两个县治的编制,一个是开鲁县,一个就是林西县。新建立的林西县县域,由巴林、乌珠穆沁和克什克腾扎萨克属下领地中各割让一块土地组成。

 


林西刚建县时,县名叫“巴西县”,即巴林西境之意。后又觉得不妥,又改为”林西县”。寓意不变,音变了。实际上,最早林西的“林”字的发音,并不是树林的“林”。而是蒙语中巴林的“林”。用汉语拼音表示应该接近len。所以,有人说的林西即树林之西的意思,显然是不对的。


设治林西县有三点动议。一是报效朝廷,放垦收银。以解朝廷国库空虚,中央财政危急之窘迫;二是移民。关内饥民汹涌,社情险急;三是实边。其时,蒙地内外扎萨克与朝廷关系若即若离,特别是漠北外扎萨克,独立之心日甚。在巴林草原建一县治,实属再建一处军事据点,是备战之需。

 

后事的发展,基本没有脱离廷大人和他的幕僚们的盘算。

 

      林西城郊的庄稼地


放垦收银,区区几万银子,对于行将寿终正寝的清王朝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尽显了廷大人和王爷们对朝廷的一片忠心。

 

应该说,移民实边还是立见成效的。

 

林西旧地本是荒原戈壁,人烟廖廖,远离市井和交通要道。随着大片土地开垦,一时间成为聚合和吸纳人口的洼地。

 

关内大批失地农民的流入,又夹裹了五行八作各类人流汇聚到这个移民县。林西县治的出现,满足了广阔草原落后的生活和经营方式的饥渴。

 

很快,在西拉沐沦河北,查干沐沦河以西,乌梁素汰川口的广袤草原深处,立起了一座商贾林立、买卖兴盛的商业重镇。它南联京津唐,往北幅射到王府、贝子庙,直到乌兰巴托。与东部的开鲁,西部的多伦、张家口,并列成为旅蒙俄商道上的重镇,西拉沐沦河以北的商业文化中心。

 

林西从来就是一处军事重镇。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撰写了一本《林西县事情》。书上写道,林西是一座蒙古人的孤岛。意思是,林西周围都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牧区,唯有林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以农耕为主的移民。

 

实际上,当时的朝廷就是以这种方式在塞外打入一个揳子,以防北疆的不测和少数蒙古王公独立倾向。

 

清廷被扫地出门后,中国正陷于一个新的一轮动乱之中。在漠北也出现了一支清遗老遗少和日本人幕后策划支持的政治土匪,他们打着复辟清廷的旗帜,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称他们为“蒙匪”。首领叫巴布扎布。”

 

在短短的几年里,巴布扎布先后两次窜扰林西境内,并和林西当时驻军(毅军)发生激战。


林西一处城门


第一次,是血战查干沐沦。驻军迎战蒙匪,正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驻军多为关内人,不敌塞外奇寒。还未开战,己自损七八。开战后,又遇蒙匪凶悍骑兵,仓促应战,丢盔卸甲,一营人损失大半。蒙匪顺手牵羊,杀人掠财,扬长而去。战后,毅军和林西百姓在林西城东北角修“忠烈祠”一座,是为祭奠殁命将士英魂。

 

第二次,是在巴布扎布窜扰通辽沈阳一带,吃了败仗,返回漠北途中经过林西。一反常态,突袭林西城。林西军民倾城应战。激战中,一曾经当过炮兵的闲员上阵,炮弹直射城东小山蒙匪指挥所处,匪首巴布扎布当场毙命。林西县一战出名。

 

解放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兵遣将大举进犯解放区。中共冀察热辽分局、热河省委,一退再退,退过西拉沐沦河。还往哪退呢?决策者们终于选中了林西县这个有城有粮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于是,从46年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林西县就成了冀察热辽边区的大本营,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及热河省党政军机关都驻扎林西。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白求恩医院、鲁迅艺术学院、建国学院都移师在这里。

 

一九四七年,辽沈战役前夕,林西县曾出现了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的高潮。一个几万人的半农半牧小县,竟有八千子弟参军走上前线。著名的女扮男装战斗英雄郭俊卿,就是在林西县五十家子参军入伍的。(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书文,笔名塞汉塔拉。内蒙古赤峰市人,生于1953年。现居西安。曾在内蒙、赤峰市各种报刋(刊)上,发表各种文体的文章、作品。现仍笔耕不休。


原创作品   感谢阅读   欢迎转发

     长按二维码   关注li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