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前首相敦马哈迪:“筷子论”凸显华人与马来人文化差异



  前首相敦马哈迪强调,自己提出的“筷子论”纯粹是要凸显出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无贬低华裔或其他意图。


  马哈迪今日针对其去年12月12日推介新自传《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时,在推介礼上发表的“筷子论”并掀起巨大反弹做出回应时指出,即便自己不使用筷子、而使用其他例子来表达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亦同样会引发激进分子的攻击。



  “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文化差异就是华人用筷子吃饭,而马来人用手吃饭,这只是彰显出文化差异的例子;韩国和日本也是使用筷子吃饭,这只是不同种族吃饭的方式。”


  马哈迪指出,在许多多元种族国家,外来移民成为当地人民后,皆会融入当地的文化、甚至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文化。“但在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依旧会说我们是来自那里,我们不是来自这里,即使他们是在这里出生和成长,他们仍会和自己的起源国家衔接在一起。”


  “第一代移民或许会难以融入这里的文化,但在这里出生、成长的,应该知道本地人的文化,可以变得非常认同当地人。”


  马哈迪指出,印尼的华裔人口甚至比大马还要多。“但他们的母语是马来文或印尼马来文,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使用筷子;在泰国和菲律宾,他们也使用该国语言以融入该国家。”


  前首相敦马哈迪指出,华人比马来人更懂得把握机会,因此不擅长经商的马来人无法与华人平等竞争,这促使了政府必须出手帮助马来人。



  马哈迪指出,如果政府没有帮助马来人,他们将无法在商业领域扮演角色,因马来商家无法从华人企业获得承包工程等机会,因此必须依赖政府工程。


  他指出,私人领域多为华人企业家,因此政府必须提供马来人更多参与的机会,从而作出平衡。


  他说,华人总认为政府只是协助马来人,这个观点并不对,因华人在国家独立的第一天开始就获得了比英殖民地时代更多的商业自由。


  他指出,政府在为马来人提供机会的时候,也没有忽略华人,在他担任首相期间,华人也获得机会。


  新闻来源:《东方日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



版权声明:除了原创类稿件,其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第一时间在li留言,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阅读原文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