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知识局丨闽台移民史迹:春秋至明代(下)


闽台知识局

yiyu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


NO.32-闽台移民轨迹:春秋至明代(下)


整理/编辑  木舟


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与福建隔海相望。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岛东临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北濒东海,东北与琉球群岛相望,西有台湾海峡,邻接祖国的福建省和广东省。台湾海峡宽约150公里,最窄处距离福建仅有约126公里,即台湾新竹海岸与福建省平潭县猴研岛的距离。

由于闽台地缘相近,自远古以来,福建先民便前赴后继,迁往宝岛台湾。连横《台湾通史》曰:“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闽台移民史迹,不仅仅是两岸人民共有的记忆旋律,更是响彻海峡的华美壮歌。我们已经介绍过史前时代【点此链接】,以及春秋至隋唐时期的闽台移民轨迹点此链接,本期将继续介绍宋、元及明代前中叶闽人迁台的历史。


两宋时期


宋代,由于福建地狭人稠,加上造船航海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福建居民入台渐成规模。南宋人楼钥在《汪公行状》中记载了泉州知州汪大猷治理澎湖的事迹;周必大写的《汪大猷神道碑》则记载了泉州人开垦澎湖,种植粟(小米)、麦、麻,这是至今可查的汉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录。南宋赵汝适也在《诸蕃志》中说:“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可见,澎湖地区在南宋时即为福建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在建制上已经归晋江县管辖了。


(南宋)周必大《汪大猷神道碑》相关记载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相关记载


这一时期,福建对台湾的贸易规模急剧扩大,闽台区域市场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台湾出现了专门从事对闽贸易的商人。连横认为:“历更五代,终及两宋,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而以北港为互市之口;故台湾旧诗有‘台湾一名北港’之语。”“当宋之时,华人已至北港贸易,其详虽不可考,然已开其端矣。”近年澎湖各岛,均有“宋墟”被发现,出土有宋代瓷片以及钱币等物,都是当时闽台贸易繁荣的佐证


澎湖出土瓷瓶,小口短颈,具有典型的宋代特征
(图源:台湾光华杂志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

澎湖出土的福建同安青瓷碗,碗底有明显的折枝花印
(图源:台湾光华杂志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



元代时期

通过闽台两地长期交流,元代台湾社会经济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澎湖,随着闽南籍的移民逐渐增多,该地区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也因之不断增大。


元人汪大渊曾登上台湾本岛与澎湖列岛,他所写的他所写的《岛夷志略》是当前学术界研究元代台湾地区的主要参考资料。其中记载道:“(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由此可见,元代至元年间,朝廷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并加强对岛上居民的管理,开征赋税。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相关记载(一)


《岛夷志略》中说:“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有草无木,土瘠不宜禾稻,泉人结茅为屋居之,……工商兴贩,以乐其利。”可见当时福建商人到达澎湖进行经商活动,可以获得相当的利润。对于福建与台湾岛的贸易情况,《岛夷志略》亦有记载说:“琉球(即今日台湾岛)地势盘穹”“土润田沃”“地产沙金、黄豆、黍子、硫黄、黄蜡、鹿、豹、麂皮。贸易之货,用土珠、玛瑙、金珠、粗碗、处州瓷器之属,海外诸国盖由此始。”由此可见,当时福建商人已将商品运到台湾岛,与当地居民交换土特产。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相关记载(二)



在汪大渊笔下,元代时期的台澎地区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山羊之孳生数万为群”“煮海水为盐,酿蔗浆为酒”。更重要的是,在福建沿海人民的影响下,台澎地区在文化上取得长足进步,“男女穿长布衫”“知番主酋长之尊,有父子骨肉之义”,不再以蛮夷的形象示人,俨然与大陆无异。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相关记载(三)



明前中叶

明朝建国以后,为了防止方国珍、张士诚逃亡海上残余势力的卷土重来,也为防止倭寇的骚扰,在东南沿海实行迁界移民、坚壁清野的政策,曾经把澎湖居民迁移到福建漳州、泉州一带。但迁界政策不能完全阻止福建沿海人民继续迁居澎湖的趋势,内地农民,特别是同安、漳州的居民,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负担,往往逃避到澎湖。

(明)佚名:《倭寇图卷》(一),描绘了明朝军队与倭寇交战的场景
(图源:书格 http://new.shuge.org/)▼

到嘉靖以后,由于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性农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兴盛,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与数量的迅速增多,使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得以飞速发展,出现了一批私人海上贸易集团。这些海上贸易集团的头头,有的就以台澎为根据地,进行福建与台湾及南洋群岛的三角贸易。

(明)佚名:《倭寇图卷》(二),描绘了明朝军队与倭寇交战的场景
(图源:书格 http://new.shuge.org/)▼

明代中叶,日本侵袭基隆、淡水,福建官绅就提出要在澎湖设防,福建巡抚黄承玄也奏请加强澎湖防务,并随时察视台湾。而由于私人海上贸易的日益发展,福建与台湾的联系不断加强,到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不得不部分开放海禁、发放船引,史称“隆庆开关”。但有限的船引不能满足闽台之间大量的贸易要求,因此两岸之间的走私活动仍旧猖獗。

开放海禁的明穆宗隆庆皇帝像
(图源:维基百科)▼



宋、元时期,随着航海业的大幅度进步,福建人民从垦殖、管理、贸易等等各方面与台湾、澎湖产生紧密联系。台湾澎湖地区深受福建文化影响,逐渐由蛮荒之地步入文明时代。尤其是澎湖,农牧兴盛,工商发达,经济繁荣。这种巨大的进步无疑是福建先民饮冰食檗、艰苦奋斗的硕果。明朝初年,明政府采取海禁政策,却依旧无法断绝闽台人民的密切交往,甚至倒逼政府开放海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联系之紧密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 何绵山: 《闽台五缘简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

[2] 林国平,邱季端:《福建移民史》,方志出版社,2005。

[3] 谢必震:《福建史略》,海洋出版社,2011。
[4] 刘凌斌: 《台湾光复初期闽台关系研究 1945-1949》,福建闽教图书有限公司,2018。
[5] 徐心希: 《闽台血缘关系与两岸移民探论》,《闽台文化交流》,2006年第2期。
[6] 陈淑美:《瓷器堆里挖史迹》,《台湾光华杂志》,1995年7月
[7] 陈孔立:《简明台湾史》,九州出版社,2006。

[8] 林仁川:《宋元明时期福建与台湾的贸易关系》,《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1年第1期。

[9] 廖大珂:《汉唐至宋元时期的闽台交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12卷第4期。





*欢迎大家向闽台知识局投稿 
投稿邮箱:mtyjy1118@163.com



闽台知识局 | 17世纪闽人横渡台湾海峡的“戎克船”

闽台知识局 | 日据台湾时期台胞内渡厦门开设的医院↓

闽台知识局 | 闽台移民轨迹:史前时代↓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